上校企人才网 求学求职不走弯路

搜索

  • 找企业
  • 找工作
  • 找学校
  • 找人才
  • 动态

校企人才网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校企资讯 > 学院

要办全国最好的区域教育

来源:南方新闻网 时间:2020-08-29 作者:江苏校企人才网 浏览量:

“行走在教育家办学的路上”“办好教育要有高人”“要让懂教育的人去办教育”“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”“用积极的教育培养积极的人”……这些是龙华区教育局局长王玉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
中小学从64所到89所、公办幼儿园从3所到96所、正高级教师从1名到43名,成立行政区3年多来,龙华区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龙华区辖区总面积175.6平方公里,截至2019年底,实际管理人口超300万人,其中在校学生、幼儿共25万余人,教育总量位居深圳第三。从一个教育底子偏弱、教育供需矛盾突出的区域,成长成了在不少方面都有着引领示范作用的区域。

无论是学校建设、人才引进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、提出积极教育理念,还是最近的广东省基础教育未来课程研究中心落户,龙华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如同这个区域一样,朝气蓬勃积累后发优势,等待未来更加精彩的绽放。

“办好教育造福千秋万代,龙华要办大教育,要做全国最好的区域教育,让生活在这个地方的老百姓有获得感、幸福感。”王玉玺表示。

●南方日报记者 陈熊海

谈学位建设和学校布局

超过一半财政收入投向教育领域

南方日报:学位数量和学校建设是市民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,龙华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如何解决学位供需矛盾?

王玉玺:教育要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,龙华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关键节点之一,地处深圳中轴。作为一个产业大区,近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不少深圳其他区的市民都纷纷汇集到龙华工作生活。龙华区委、区政府一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,预计今年龙华将有超过一半的财政收入投向教育领域,占了半壁江山。

龙华行政区成立以来,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。我担任龙华区教育局首任局长已有3年多时间,刚上任时,龙华只有64所中小学,其中公办学校33所,而现在已有89所中小学,其中公办学校56所。龙华每年都以7—10所的速度新建学校,3年来,新改扩建学校16所,增加近3万个优质公办学位,学位新增总量、年均增幅位居深圳前列。目前,龙华公办中小学已为市民提供超9万个优质义务教育学位,满足市民对优质学位的迫切需求。

深圳在龙华布局了11所高中,明年将有6所实现招生,除了今年招生的观澜中学、龙华中学、龙华高级中学、深圳市艺术高中之外,明年还将开办格致中学、未来中学,另有5所正开展前期工作,预计2023年可全部建成。例如,百年老校观澜中学正在进行改扩建工程,将建成共计100个班的极具未来风格的学校。

龙华建区时间较短,历史欠账较多,3年多来通过新改扩建、借址办学、租赁办学、新型易建办学等多种途径解决学位缺口,学位供给连年全市领先,逐步解决学位数量的供需矛盾。

新建学校是增加学位的主要方式,我们通过整体规划、城市更新等方式建新校。例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、龙华区实验学校、鹭湖外国语小学、和平实验小学等都是按照高标准建设的新校。另外,我们还采用新型易建办学的方式,在90天内建起一所新校。对那些有潜力的学校,我们通过挖潜扩容的方式增加学位,近年来,以这种方式增加的学位数量大概有8000多个。今后5年,龙华还将新改扩建各类学校55所,到2025年将实现优质学位的充足供给,彻底解决学位不足的问题。

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说,龙华教育南北发展不均衡。为此我们通过顶层设计打造“1+6+N”布局,稳步推进“集团化、联盟式”办学改革,着力创建外国语、实验、行知、未来、教科院附属、百年老校6种系列联盟学校,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另外,集团化、联盟化办学不仅是形式上的工作,在理念、课程、教师成长路径方面也要互相打通,盘活整体教育资源。

谈学前教育

“不能把绝大部分学前教育推向市场”

南方日报:今年深圳市大力推动幼儿园“民转公”工作,公办园数量大幅增加,这对学前教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?

王玉玺:在学前教育方面,龙华区2017年只有3所公办幼儿园,现在已有96所公办幼儿园,年底将顺利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0%、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0%目标。

“民转公”意味着不能把绝大部分学前教育推向市场。区财政已拨付超2亿元公办幼儿园专项经费,并预留15亿元用于保障转型幼儿园转型补偿、运行开办。无论在人财物方面,还是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巨大投入,极大提升了学前教育的品质。

很多市民都发现,公办幼儿园比大部分民办幼儿园要好。“民转公”不仅规范了幼儿园的办学行为,还提升了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的水平,能够让孩子们享受更优质的学前教育,为他们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。这些举措,也让市民得到了实惠。

在建设公办幼儿园方面,龙华区教育局实现“建、转、租”并举。新建的政府产权幼儿园全部是公办幼儿园,对原有的政府产权园在征求各方同意的情况下转为公办园,另外还通过租赁民办园、街道空置物业的方式举办公办幼儿园。

另外,“民转公”并不是取代民办幼儿园,而是要鼓励民办幼儿园实现优质特色发展。实际上,在民办园转型前期,龙华区教育局已派驻公办园进驻管理,助力民办园从实质上真正转型为公办园。

谈民办教育

公民办结对帮扶、派驻“第一书记”引领转型

南方日报:民办教育曾经占据龙华教育的半壁江山,在新时期,龙华区教育局如何实现民办教育转型发展?

王玉玺:民办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很多其他城市,居民因为选择高端民办学校而放弃了公办学位。在龙华还未建立行政区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,公办学校数量较少,民办学校办学门槛较低,数量众多的民办学校解决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。在这个意义上,要肯定民办教育为整个教育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。

近年来,打造高端民办教育品牌也初见成效。目前,已促成万科双语学校、柏朗思观澜湖外国语学校、诺德安达双语学校等3所高端品牌民办学校和1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落地龙华。但整体来看,龙华民办学校办学质量弱于公办学校,在教育质量、师资、硬件等各方面都与公办学校有一定差距。

义务教育要实现优质均衡发展,也不能让民办学校拖后腿。目前,龙华33所民办学校中,已有28所实现公民办学校结对帮扶。不仅如此,龙华区委教育工委还选派了“第一书记”进驻部分民办学校,加强其基层党组织建设,通过党建引领规范其办学行为,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这也成为干部锻炼成长的平台。我们派驻的“第一书记”不收民办学校一分钱,而且还把教育资源带过去,实现送课送教,不少民办学校董事长主动要求派驻“第一书记”,起到了很好的效果。

公民办学校要共生共存,对于低端的民办学校,重点在于改进提升,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引导民办教育实现整体转型。我们下了很大力气,也给民办学校推荐了很多优秀的管理者。例如博恒实验学校从一所中低端民办学校成为高端发展的学校,关键在于我们为他推荐了一个全国引进的校长,带领学校实现了办学状态的转变。

随着时代变迁,市民对民办教育有了更高要求,要鼓励民办教育优质高端特色化发展。我们还与信义集团一起,将香港培侨书院引进龙华,为深港澳台籍学生建设一所高端的特色化民办学校。

谈人才引进

名校毕业生搭建未来15年人才梯队

南方日报:人才是教育的储备,龙华区教育局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做了哪些重要工作?

王玉玺:我刚上任的时候,龙华只有1位正高级教师,1位特级教师,而现在正高级教师有43位,特级教师有50位,其中本土培养的正高级教师就有9位,特级教师有4位,本土培养的市区高层次人才达到了34位。

在基础教育领域,教师是第一位的。教育是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,龙华作为未来深圳中轴的核心,教育发展必须要靠足够的人才支撑。

我们实施“人才5+”战略,还面向全国引进了许多高层次人才,通过高端人才实现引领带动辐射。我们引进了11位省级以上名校长、国家名校长,引进了95名高层次人才,让大量高层次人才向龙华汇集。目前龙华教育领域共有129名高层次人才。另外,我们还引进了大量名师,选拔出276名教师实施“名师工程”,针对青年教师实施“青训工程”。

在招聘毕业生方面,去年我们招聘了76名北大、清华毕业生,在全国引发舆论关注。我们招聘的毕业生以部属师范院校为基础,吸引了一大批来自海内外顶尖高等院校的优秀毕业生,除了北大、清华之外,还包括人大、同济、复旦、香港理工、香港中文等。

将高层次人才作为塔尖、名师作为塔腰、众多优秀大学毕业生作为塔基,我们为龙华教育未来10—15年的发展搭建起人才梯队。

关注本土人才的培养,我们实施了“未来教育家工程”,包括培养校长的“航标工程”,培养校级后备干部的“铸将工程”,以及培养学校中层教学管理骨干的“撷英工程”。“航标工程”我们以3年为周期选了30个人,现在已完成;“铸将工程”3年一共选了93个人;“撷英工程”两期一共选了180人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胆启用优秀的年轻干部,比如华南实验学校校长、第三实验学校校长都是30岁出头,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。

龙华区的年轻教师成长迅速,经常拿到各级各类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的第一名,近3年入职新教师获市级以上奖项超650项,甚至代表深圳市到广东省参加比赛。而这些最终都会让学生受惠,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。

谈教育理念

“积极教育”让龙华在全国发声

南方日报:您曾经多次在各种公开场合中提出积极教育这一主题,是否可以说积极教育已成为龙华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?在落实这一理念上龙华区有哪些探索?

王玉玺:积极教育是龙华率先提出的教育理念,已经成为龙华教育的核心理念,也是对龙华教育办学思想的提炼。在去年清华大学组织的全国积极教育大会上,龙华作为基础教育的唯一代表发出自己的声音。

积极教育理念与龙华区的发展定位相契合,龙华作为成立时间不长的行政区,具备后发优势和成长性,朝气蓬勃,大家干劲十足,用积极教育的理念去引领龙华教育的内涵发展至关重要。

积极教育要回答为谁培养人、怎样培养人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,也就是用积极的方法策略手段去实施教育,用积极的教育去培养积极的人。积极教育一方面来自于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创立的积极心理学,也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以及中国当代的创新意识与实践品格。在积极教育理念引领下,龙华教育实现了三个阶段的发展:质量提升内涵发展、深化改革跨越发展、高质量创新发展。

另外,积极教育不仅在于理念,关键在于践行,落到教育教学实处。在学校办学方面,不同学校都秉承创新态度,而不是千校一面。比如,和平实验小学根据学生脑科学规律安排课表,让课程积极起来;华南实验学校打造了logo课程体系,体现了校长对课程建设的积极思考;民顺小学“汉字德育”课程入选了2019年广东省教育创新十大案例等。

谈线上教育

“龙华云校”重新定义未来教育形态

南方日报:疫情发生以来,线上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最为关注的话题。龙华区取得了不少成绩,也受到广泛关注。线上教育会为课程改革和教育形式的创新,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方向,在这些方向上,龙华教育领域将有哪些进一步的探索?

王玉玺:一场疫情改变了整体教学方式,线上教学倒逼教育改革,让老师成了最美主播。这也要求重新定义未来的教育形态和学校教学方式。以前是老师拉着学生被动学习,今后线上教育则要求学生主动学习,实现线上教育加线下教育,并以线上为主,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。

疫情期间,龙华区为全省提供线上教学资源。“龙华云校”提供的课程占了全省“粤课堂”课程总量的60%以上,有9节课入选全省十大金课榜。“龙华云校”在人民日报“科技战疫——2020中国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”评选中获“十大教育服务类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”。

一直以来,我们打造“龙华云校”,借助名校名师资源,建设丰富课程资源库。以名校为支撑提供课程资源。“龙华云校”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打造,更是学习范式的构建,也就是云端学习加自身实践,我们思考如何用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自主学习。在课程研发方面不是各个学校单打独斗,而是由教科院统筹全区名师和高层次人才集中力量进行研发,另外还要求各个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。除了资源支撑,我们还要研究线上教学如何进行实施、管理和评价,比如课程录播状态下如何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等。另外,网络保障非常重要,龙华已经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,让教育更好地加技术、加人工智能、加互联网。

广东省将龙华区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行示范区,并且把广东省未来课程研究中心放在龙华,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也即将落户龙华,省教育厅的领导对我们充满期待,鼓励我们大胆探索、先行先试。在课程标准研发、制定和课程建设方面,龙华都将在国家和省平台上发挥更大作用,实现引领带动示范。


分享到:

用微信扫一扫